首页 / 盖雅观点 / 自我精进的优秀职场人,为什么最后倦怠了

自我精进的优秀职场人,为什么最后倦怠了
盖雅2021 年 7 月 27 日

文 | 董伟这是盖雅学院第268篇原创图文

本文共3782字,阅读约需5分钟

在职场中有这样一类人,工作表现优秀且精进,应付琐事却懒散糊弄。

说白了,他们可以熬夜加班,为工作精益求精,但贴发票、做汇报、退换货、报修坏东西、订会议室等等类似这些事情能拖则拖,拖不下去打起精神做,做不好还容易崩溃。

往好听的说,在职场和生活琐事中,他们是需要被拯救和一批人;往难听的说,他们被认定为“废物”,总能因为一些小事惹得自己和身边人都很烦。他们自责但却无力改变,渐渐把它视为母胎遗传的胎记。实际上,这也是“病”,可以治。

2019年,BuzzFeed《How Millennials Became The Burnout Generation》的一篇文章里,作者Anne为将这类症状正名,这些行为表现称之为庶务瘫痪(errand paralysis)——永远无法起身做代办列表里的小事。

这些小事具有的特征是:

  • 需要付出精力,回报很低。
  • 真的要做,很快可以完成。
  • 不特别重要,不处于优先级。
  • 完成后,生活会有些改善,但不会特别明显。
  • 对缓解“主要焦虑”没有明显帮助,例如自我成长和工作绩效。

庶务瘫痪很快在当代优秀的职场人中引发了强烈共鸣。


01/优秀的职场人,为什么被“庶务瘫痪”吞噬了


▎必须成为优秀的自己

通常情况下,促使一个人产生某种行为、做某些事情的动机有很多,可能是内在的驱动力,也可能是外在的吸引力。针对“庶务瘫痪”的这类人,我们要讨论的是他们内在的「成就动机」。

试想一下,我们身边是否有这样「高成就动机」的“潜力股”?

他们渴望优秀,渴望成功,不能容忍自己“堕落”;他们渴望将事情做得更为完美,提高工作效率,获得更大的成功;他们追求的是在争取成功的过程中克服困难、解决难题、努力奋斗的乐趣;他们一般不常休息,喜欢长时间、全身心的工作,并从工作的完成中得到很大的满足;他们更追求成功之后的个人的成就感,而不是成功所带来的物质奖励;他们对工作的胜任感和成功有强烈的要求,担心失败…………

以上是心理状态都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对「高成就动机」群体的特征描述。

成就动机便属于人的内在动机,属于冰山之下的资质,很难因为外部因素而改变。换句话说,这样一类人,他们天生对成功和优秀的自己有更高的渴望,不甘平庸。基因让他们如此——必须成为“最优秀的自己”,他们愿意为让自己更加成功和优秀的事情付出时间和努力,而非碌碌无为。

▎保证随时可胜任

当代职场面临的就业环境和就业文化,与以往都大大不同,可以说,社会催生了更多的职场精进者们。

铁饭碗时代已经离职场人远去。
在豆瓣上,有一个「想辞职的公务员」小组,近20万人加入其中,讨论着为什么想要离开体制内的工作,稳定已然让他们觉得无趣,谁又知道哪天不被AI取代,不被下岗……最后还是会被扔进市场的中重新选择,重新被选。
其次,稳定也不再是必须选项,职场人观念在更新。
同侪压力(圈内人有更好的发展),也使跳槽也逐渐成为一种现象,而不是追求稳定,就在刚刚,同事开玩笑说,“一起跳槽的,为什么她的工资比我高”。类似的话并没有停止过,大学室友毕业后月薪比我高2W、之前的同事都跳槽进了大厂……

面临未来的失业风险,或是当明白了可以通过跳槽来快速涨薪后,“时刻锤炼自己”自然成为了最迫切的需求,而不是像过去处于稳定之中,低速成长或不成长也无妨。总之,“精进者”们的职场安全来自于“保持住自己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另外,随着知识和技术更新的周期在快速压缩,对于职场人而言,如果无法及时进行自我迭代和知识刷新,在职场中失去竞争力的风险便会增加。这客观上又加重了职场人的成长压力,内化了他们的观念——需要一直成长、掌握更多的技能、能力需要每天都需要提升,保证自己随时是胜任的。

▎坚决不能“浪费”时间

在「必须成为最优秀的自己」,以及「必须随时可胜任」这些观念的暗示下,做每件事之前,“暗戳戳”的想法不自觉地就会在“精进者们”的脑海中冒出来——做这些事,会提升绩效,会丰富技能,或是会补齐我的短板?让我更优秀更成功更体面吗?不会,那就再等等。

哲学家韩炳哲在《倦怠社会》一书中,将这种状态描述为“对自我的剥削”——自己开启和自己的战争且永远没有尽头。

总之,做一切事情的初衷都是为了更精进的自己,处理琐碎的“庶务”变成了浪费时间,也不愿意单纯地“放松”了,休假是为了更好的工作,更有节奏的用力。正如《不拘一格》的作者,Netflix的CEO Harry所说:“公司大部分创意的想法来自于员工个休假过程中,要督促和鼓励员工,尤其是管理者带头休假。”换言之,这样才能够帮助一个人“去休息”,因为这是为了更好的工作,所以不是浪费时间。


02/庶务瘫痪是“工作倦怠”的信号

庶务瘫痪不会明显地改变工作和生活,也不会对工作和生活造成毁灭性打击,但是,它会招致很多负面情绪,侵蚀我们的精神状态。如同Anne说的,“这些看似简单,但是永远无法完成,它们躺在to-do list里,一周又一周,能困扰人好几个月。”

庶务瘫痪时人们很容易自我否定、自我怀疑——我时间管理意识太差了!我太懒了吗?我的能力有问题!什么时候才能变得井井有条?同时,有可能面临来自他人的否定,加重自我怀疑。例如,这点小事儿都做不好。

这些还不是最要紧的,庶务瘫痪之后,会带来的更大问题可能是「倦怠」感,这才是我们今天需要真正的关注的信号。当工作和生活中的“庶务”逐渐越来越能触发我们,让我们烦躁、易怒时,这可能就是“倦怠”的信号——与“疲惫”的含义(累了,不想再继续了)有所不同,“倦怠”意味着,未产生预期结果,同时要迫使自己继续前进。


我们发现,有倦怠感的那一类人,都有“庶务瘫痪”的行为迹象。

2021年4月,Indeed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半数(52%)的受访者在2021年感到倦怠,2020为43%。超过一半的参与者表示,“由于感到精疲力尽,而拖延或忽略了家里的琐事或基本的文书工作”,他们推迟了一些如文书整理、医疗就诊和日常汽车保养等等这些“庶务”工作。

早在1974年,赫伯特·弗罗伊登伯格(Herbert Freudenberger)在他的《burnout: The High Cost of High Achievement》一书中提出“倦怠”的概念,就陈述了“倦怠”的一些信号,其中两个信号就是:必须做“有成效的”事觉得自己应该不断地工作,渴望成就感。

注:倦怠的表现

  • 试图放松的时候,会感到内疚。
  • 经常加班,但总在截止日前完成工作。
  • 必须做“有成效的”事。
  • 觉得自己应该不断地工作,渴望成就感。
  • 情绪衰竭、不满意、不称职或愤怒的情况。
  • 可能还有身体上的疼痛。主要是身体某些部位有触痛。通常由应激压力引起,包括身体应激或情绪(心理)应激(NHS,2019)

《倦怠:为何我们不想工作》的作者波波夫,针对性研究工作倦怠的问题和现象之后也表示,社会和个体对成功和精进的极致追求,以及社会宣扬独立和自我的价值观,忽略工作者们过程中体验的孤独和压力,也缺乏社会网络排解,是诱发工作倦怠的重要原因。


03/走出迷城,如何应对“庶务瘫痪”?

如何从倦怠中恢复正常,目前也并没有什么公认的标准答案或解决方案。从书上、研究中,我们看见的答案无非类似于”保持乐观情绪“、”了解自己的长处“、”挖掘工作意义等这些非常正确的建议。

“庶务瘫痪“的提出者Anne也认为,整体的、消耗性的倦怠问题没有解决办法,度假”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我们也不能看到“哦,倦怠可能要来了”,然后马上启动一个“防倦怠版的自己。

不过,针对庶务瘫痪,遭受者们仍然给予的一些具体可行的建议,为我们提供借鉴。

1. 觉察,并命名“症状”

在“庶务瘫痪”的提出者Anne看来,应对“庶务瘫痪”最好的治疗方法是——觉察、命名。

就像处理所有的情绪问题一样,知道它是什么、为什么,如何促成这种感受。今天的文章与其说是教大家如何终止“庶务瘫痪”,不如说是帮助大家知道它、了解它,然后接受它、处理它,而非任由它去。

2. 暂时把它从脑海中赶出去

大多数人都有一个包含所有待办事项的清单。但实际上,只有待办事项清单分为了在短期、中期和长期内做的所有事情时,它才能有效地缓解压力。脑子里的任务清单越多,压力就越大,不是短期内要解决的事情,就把它从脑海中删掉了,放到某些管理程序中,当时间到来时,再让它再跳出来。

3. 如果耗时不到四分钟,就立马行动

许多我们推迟的差事实际上可以在几分钟内完成,仅仅是一想到要去做这些事就比实际去做要让人畏缩得多。

所以给自己制定一个策略:如果要在四分钟之内完成的事情,那就马上去做,例如取消订阅杂志、在去车站的路上顺便去自动取款机存一张支票、发送会议邀请电子邮件……这些事情不不应该带来压力,一出现就必须立即处理,否则那件小事就像躺在待办to-do list中的幽灵,不断叨扰着我们。

4. 停止对琐事的思考,先做10分钟再说

管理庶务焦虑的另一种方法是停止思考,同时将其拆解为事无巨细的小步骤(Microsteps)。一旦开始去做了,就没那么多烦恼。

在Fidelity所调查的“庶务瘫痪”者中,大约一半的人说,只要迈出第一步,就不被拖延的事情压得喘不过气来;40%的人说,“把事情分解成更小的任务、写下来”有帮助。

5. 学会“无所事事、什么都不做”

学会不带任何最终目标地处理一些事情,漫无目的的“享受”它,不必擅长它,也不一定要通过它来改变自己。


免费领取劳动力管理地图
1700+的痛点场景重现和典范实践咨询热线 400-629-6868

扫码了解更多

免费领取劳动力管理地图
1700+的痛点场景重现和典范实践

扫码了解更多

上一篇 文章
延锋:炼好人才培养与发展「九字诀」,助力全球化布局
在今年6月28日《美国汽车新闻》发布的2021年度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榜上,延锋位列全球十七,并...
案例精选|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10强中4家已是盖雅客户,30强中已合作12家!
产品与品质是汽车行业保持竞争力的核心要点,如何获取、使用与激活知识型技术型人才以保障高效运营与品质服...
相关推荐文章

零工经济茶饮业内卷破局,从人力管理入手

人效企业如何真正做到将本增效? 4大案例为你支招

零工经济灵活用工纳税新规出台,企业应该如何应对?

盖雅工场
劳动力管理系统
我们始终关注劳动力管理领域,时刻为您创造劳动力管理价值
体验DEMO演示

产品推荐

智能排班
算法云实现多种优化目标,数据洞察助力企业转型决策,开箱即用
了解详情
实时考勤
数据实时准确,异常自动校验,让复杂考勤变得更简单、更省钱
了解详情
精益工时
精确追踪工时控制劳动力成本,打开工厂绩效的黑盒子,透明可视
了解详情
销售绩效
优化销售队伍的指标和奖金管理,灵活应对市场变化,推动企业业绩增长
了解详情
劳动力分析
实时可视化劳动力数据看板,多维度交叉数据分析,打破数据孤岛
了解详情
人事薪资
重塑混合劳动力队伍的数字化员工体验,助力敏捷强韧组织
了解详情
SAP SuccessFactors
涵盖核心人事信息、排班考勤薪资、员工自助全流程,全新云端体验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