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字化系统选型 / DHR布局前,你需要考虑的3个问题

DHR布局前,你需要考虑的3个问题
郭雨琛2023 年 11 月 24 日

文 | 郭雨琛

这是一篇受欢迎的旧文

阅读约需7分钟,希望对你有启发

毫无疑问,数字化人力资源,是当前HR领域非常火热的话题。

一方面,数字化时代的技术变革延展了我们生活的边界,也正在拓展企业管理的边界,当然也包括人力资源管理。

但另一方面,数字化的推进并非一帆风顺:据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调研,超过70%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深陷“试点困境”。

近年来,关于“人力资源数字化转型,要冷静理性”的声音频频出现——管理依旧是数字化的基础,人力资源数字化转型前得先评估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图源 / pexels

但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究竟要达到怎样的状态,才可以布局数字化呢?

在我的上一篇文章《管理层问为什么要数字化转型?HR的回应通暴雷》中,回答了「数字化转型价值」这一问题,帮助HR撬开了数字化转型的大门。本篇则会从「数字化转型的时机」出发,聊聊人力资源数字化转型的路径设计。

达到三个状态,才可布局HR数字化

个人理解HR数字化转型并非解决所有问题的良药,它更像是一剂猛药:管理上跟得上,数字化是如虎添翼;管理上不作为,数字化只会更直观地暴露出问题。

例如,关于招聘效率过低的问题,当招聘流程通过线下审批时,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充分调研,才能分析出问题在哪,但招聘流程线上化后,审批节点总数、平均审批时长等数据就变得清晰可见,问题症结一目了然、且全员皆知。

理想状态下,这些数据固然可以帮助流程优化;现实情况中,如果管理的弊病不能优化或不想优化,HR还是骑虎难下。

所以,数字化发挥价值的程度是与管理水平成正比的。HR和业务达到怎样的管理水平,才可以做人力资源数字化呢?

我根据自己的实践和思考,总结了三点。

图源 / pexels

首先,主营业务已经开始数字化,企业对于HR有明确的需求。

相对于主营业务,HR的数字化并不能为企业带来立竿见影的收益。只有在主营业务数字化的影响已经辐射到HR,需要HR一同进行数字化以更好的服务主营业务时,HR数字化对企业才有意义。

其次,相比于雇佣人员,数字化能更好地解决问题,且成本更低。

数字化本质上是一种“工具”,也就意味着需要评估性价比。参照HR数字化价值体现的“三支柱”:统一准确的数据库本身就需要人来维护、HR业务在人手绝对充足的情况下也一定能满足员工的需求,同样快速响应战略变化也可以通过人手绝对充足来解决。

因而只有当数字化比雇佣人员性价比更高的时候,HR数字化才有意义。

图源 / pexels

最后,已具备、有意愿且有能力建设HRSSC。

无论是想通过数字化提升主营业务管理水平,还是为了成本更低且效果更好的解决问题,SSC都将伴随着HR数字化转型初现端倪。

正向说,不做SSC是一种浪费。既然具备了数字化平台,建设SSC可以规范HR服务,既可以提升HR服务水平又可以减少人工成本。此外还能通过移动门户、自助服务终端、共享服务大厅等渠道,显著提升员工对于人力资源服务的感知和员工体验。

反向说,不做SSC会暴露HR业务彼此间配合的问题。若没有SSC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规划、权责明晰地承接所有与员工相关的服务,彼此关联的业务流程很难穿越部门墙,而流程断点、“三不管”等问题会让HR整体遭受“口诛笔伐”。

试想入职时,新员工找A签合同、找B领工卡、找C办门禁、找D拿电脑……,新员工第一天上班本来就是一头雾水,再碰上拿电脑时得知因为A没有及时通知D,所以D没有提前采购电脑需要等待三个月……员工体验非常糟糕,最终还会倒逼HR进行业务变革。

HR数字化之初,系统架构要考虑三点

在确定要进行数字化后,需要面临的问题就是:厘清企业对于HR数字化有哪些期望。

虽然不合理的期望会导致数字化缺乏建设方向,“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模式也确实很难反哺管理。

但根据个人的实践操作,我的感受是,短时间内其实很难能明确企业对于HR数字化都有哪些期望,而且期望常常会随着HR数字化进程有所调整。

我们需要在接受这种“相对混沌”状态的前提下,灵活调整和布局。

图源 / pexels

但想要适应期望“相对混沌”的状态,并让数字化转型能伴随着这种状态持续迭代和生长,就需要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1) 基础牢固:系统需要有统一的唯一内核,运行稳定、兼收并蓄且便于扩展;

(2) 渠道丰富:外部用户对HR服务需要有感知渠道,并伴随着数字化进程感知愈来愈丰富;

(3) 服务即产品:人力资源各项服务作为独立产品。这里有三层含义:首先,人力资源服务以业务场景划分,是彼此独立的产品,例如一键入职、电子合同等;其次,作为产品,需要以解决用户需求的思维方式来实施人力资源服务;最后,产品的研发,彼此没有强关联,这一点是灵活布局的基础。

根据这三个特点,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建设可以分解为三个层面,即核心数据库、系统应用、服务渠道。如图1。

核心数据库包含:公司组织机构、员工人事信息、人岗匹配关系,以及配套的基础设施、信息安全规范、数据接口、流程引擎以及开发工具等。

核心数据库是整个人力资源系统的基础,在健全规范以及稳定性上有很高要求,通常由市场上成熟的套件产品承担。如若采用自研系统则需要在本层面有非常严密的技术规范。

系统应用是指:通过加工信息提供服务的产品,通常包含:薪酬福利、招聘、考勤、培训、绩效、人才盘点、干部管理等,彼此相对独立。

这一层的内容会随着HR服务业态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实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自研、可以采用与核心数据库同源的产品、还可以集成市场上的成熟产品;集成方式也是灵活多变。近几年国内HR领域主要的科技创新也多集中于这一层。

服务渠道是指:最终用户用以接收信息的渠道,在万物互联的大趋势下,这一层必将越来越便捷、灵活。

传统的渠道,如电话热线、纸质单据、打卡机、实体服务大厅等,将伴随着越来越深刻的数字化逐步淡出视线,取而代之的则是搭载智能语音、智能视觉等AI产品的个人移动设备、智能问答机器人、电子表单、移动打卡、多人在线面试等服务方式。

在这种架构下,三个层面可以类比于操作系统-APP-终端外设,彼此并联且支持相对独立的扩展。因此可以较好地配合管理层做出符合企业现状的数字化转型策略。

HR数字化转型的3个历程

基于上述架构,人力资源的数字化转型的推进过程,又可以分解为三个阶段:信息化普及、渠道推广、产品时代。

HR与IT的协作也将贯穿这三个阶段,HR负责梳理业务、明确需求;IT需要从技术上把控开发质量。

信息化普及

信息化普及阶段的任务是建设核心数据库,并且整合下游系统。此外,这个阶段还需要构建HR流程平台作为服务渠道,并且建设薪酬、考勤、招聘等系统应用。

为什么第一个阶段的首要任务是这些呢?

首先,因为数据库建设是HR数字化的基础,同时往往需要将HR核心数据传递给其它有审批流的系统。因此整合下游系统与建设核心数据库应当是基本同步的。

其次,既然下游系统需要HR核心数据做审批流,基于相同的数据基础,HR自身人事流程的建设也水到渠成。作为数字化第一阶段的成果,交付小规模关键用户试用,关键用户可以选择有审批权的管理层、试点业务HRBP等。

最后,系统应用层面为什么要选择薪酬、考勤、招聘优先实施呢?因为薪酬、考勤在业务层面最容易标准化,也有制度作为支持;在产品层面与核心数据库强关联,可以最大程度验证数据准确性;而且这些业务在用户层面覆盖面最广、关联更为紧密频繁,上线它们可以让用户对HR数字化的感知最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招聘和人事流程中的用人需求流程和入职流程强关联,优先实施可以打通人员配置端到端全流程,还可以提升候选人和新员工对于HR数字化的感知,新员工入职后作为“自来水”,将在员工中宣传推广HR数字化成果。

这一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抓大放小,尽可能快实现功能上线,将人力资源业务迁移至信息平台并开始稳定运转。主要基于以下三点考虑:

  1. 此时HR用户普遍对于系统抱怀疑态度,很多需求也是基于想象,需要让HR用户尽快熟悉系统,再进行优化。
  2. 尽快引入外部用户的声音,确立以解决用户需求的思维方式来优化功能,才能避免HR自嗨。
  3. 一旦逾期上线,对项目团队的士气和信心伤害极大。


渠道推广

渠道推广阶段的任务是搭建各种服务渠道,结合SSC的建设将标准化后的员工服务业务推广至员工层面,提升HR服务的感知程度。

这个阶段,HR负责将员工服务标准化,设计出一系列服务员工的系统应用,并做好服务转型的准备;而IT负责铺设渠道,推广应用,保证系统稳定性。

图源 / pexels

首先,系统应用方面,这一阶段,建议聚焦于福利相关业务。

从过往调研的情况看,对于公司提供的各种福利员,工往往毫不知情,HR在这个工作也往往是出力不讨好。而利用数字化系统,将HR的这些工作进行简单的集中展示和常见问答,就能起到不错的效果了。

所以,实施福利相关的数字化业务,系统投入少、减轻了HR事务性的工作量、还保证员工体验,是典型的“你情我愿”的好事情。此外,分析类的报表在本阶段也要适当考虑。

其次,渠道建设方面,这一阶段,优先建设的渠道是HR门户。

基于当前技术基础,PC端和移动端可以同步上线,可以搭载上一阶段建设完成的薪酬查询、自助考勤、人事流程等系统应用。

需要建设的渠道是自助服务终端,将HR服务的时限扩展至7*24小时,并减轻HR事务性工作负担,搭载的服务可以包括收入证明、在职证明、工卡办理、材料存取等。

图源 / pexels

本阶段还可以考虑实施的渠道有:服务热线、自助问答机器人、面试官工作台等等。

此外,本阶段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组建系统运维团队,保证系统有持续正常运转的工作模式。通常情况下,系统运维团队包含HRIS和开发顾问等角色。这样的分角色既可以设置在HR部门,也可以设置在IT部门,这支团队将成为下一阶段的核心技术力量。

不过,本阶段最重要的任务仍然是:保证能用的情况下,将HR服务推送至试点部门甚至推广至全员,切不可拘泥于优化细节。

因为单纯从HR视角设计出来的服务与外部用户的需求,往往有一定偏差,而服务的最终形态又往往取决于后者。尽快推广上线并根据反馈持续迭代,可以避免重复开发。

而且,系统服务对象的需求和制约因素,往往也是因人因时因事而异,HR是服务的唯一提供者,HR视角设计出来的服务会变得大而全。

从二八原则的设计理念出发,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基于大而全做出来的系统应用,性价比不高。

图源 / pexels

产品时代

产品时代阶段的任务是:对内基于核心数据库,对外借助服务渠道,丰富HR服务品类。HR当然需要继续主导这一进程,但需要依赖上一阶段组建的核心力量——系统运维团队。

在系统应用层面,在本阶段,HR的各项服务将逐步演进为一个个独立的产品,如绩效管理、人才盘点、继任与发展、总裁桌面等,用户体验和数据分析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实现方式可以自研也可以外采,目前市场上也有很多成熟且多样的创新。但如何选择呢?

我认为应当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以达成目的为第一优先级,方式是什么并不重要。

HR业务层面,SSC将进入持续优化的2.0阶段,服务级别协议(Service Level Agreement)作为助推服务优化的关键工具,将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绩效考核和人才盘点是这一阶段需要HR业务重视的产品,这也直观体现了企业的人才观。但如果HR的这方面业务此时还不成熟,并不建议急于数字化。

团队建设层面,系统运维团队中的HRIS是重中之重,他们需要具备专业技能解决日常问题、及时响应HR业务的需求,还需要拥有产品思维,从外部视角打磨产品,并且做出预防性、前瞻性的设计。

关于HR业务与系统运维团队的合作,可以类比于生产体系,HR业务相当于生产部门,系统运维团队则是维修部门。这样的一支协同团队,具有工作压力大、工作强度高、专业分化程度高等特点,所以需要重点关注团队的流动性。

以上,是我个人关于如何制定HR数字化转型路线图的“一面之词”,对应“布局基础”、“系统架构”、“业务转型”三个层面的不同思考,相信大家也可以找到合适自己的HR数字化转型路径。


免费领取劳动力管理地图
1700+的痛点场景重现和典范实践咨询热线 400-629-6868

扫码了解更多

免费领取劳动力管理地图
1700+的痛点场景重现和典范实践

扫码了解更多

上一篇 文章
没有数据治理思维,数字化转型就是“白忙活”
本文内容是《数据治理工具图谱研究报告》的梗概内容,报告来源于盖雅学苑内容合伙人@郭雨琛推荐。他是一位...
2023第五届劳动力效能典范奖项评选结果揭晓
发现劳动力管理新升生机
相关推荐文章

考勤管理凯士比携手盖雅工场,重塑管理模式提升组织效能

数据科学没有数据治理思维,数字化转型就是“白忙活”

数字化转型管理层问为什么要数字化转型?HR的回应通常暴雷

盖雅工场
劳动力管理系统
我们始终关注劳动力管理领域,时刻为您创造劳动力管理价值
体验DEMO演示

产品推荐

智能排班
算法云实现多种优化目标,数据洞察助力企业转型决策,开箱即用
了解详情
实时考勤
数据实时准确,异常自动校验,让复杂考勤变得更简单、更省钱
了解详情
精益工时
精确追踪工时控制劳动力成本,打开工厂绩效的黑盒子,透明可视
了解详情
销售绩效
优化销售队伍的指标和奖金管理,灵活应对市场变化,推动企业业绩增长
了解详情
劳动力分析
实时可视化劳动力数据看板,多维度交叉数据分析,打破数据孤岛
了解详情
人事薪资
重塑混合劳动力队伍的数字化员工体验,助力敏捷强韧组织
了解详情
SAP SuccessFactors
涵盖核心人事信息、排班考勤薪资、员工自助全流程,全新云端体验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