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盖雅观点 / 别再忽悠了,优秀人才都是被设计和训练出来的

别再忽悠了,优秀人才都是被设计和训练出来的
盖雅2021 年 9 月 28 日

文 | 曾令佳这是盖雅学院第286篇原创图文

本文共4906字,阅读约需5分钟


01/

寻找德才兼备的人才,是老板一厢情愿

企业发展最大的战斗力是高效卓越的团队,最大的竞争力是有一批优秀的德才兼备的人才。我想这一点无人反驳。

我曾告诉过做HR的朋友,寻找德才兼备的人才那是老板一厢情愿的事。

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一定是根据岗位不同对优秀的定义不同,设定不同的标准和要求。那么,符合企业个性发展的优秀人才究竟是怎么来的呢?真的是从市场上找来的吗?

关于这个问题,一位客户咨询的过程,给了我一些新的启示。

我认识的一位做咨询的老师。有一天,一个非准客户找到他向他发问:老师,我们企业现在病得很严重,三大病症。如果老师您能帮我们解决一个就好了。
老师就问你最希望解决那个问题。客户回答说您能帮我们打造一支跟华为一样优秀的团队吗?我们有了这样一支队伍,必定能所向披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老师反问了几个问题:你跟任正非相比谁更优秀?你企业的文化跟华为相比会怎么样?你公司的产品跟华为一样吗?你们公司的薪水比华为更高吗?客户回答说这几点我们都比不上华为。老师再追问那我们把华为的队伍拉过来我们怎么管理怎么激励呢?客户无言以对。老师接着说:“华为的团队在任正非的领导下,每个人都是一把锋利无比的刀。这些刀形成合力,形成一把任何力量都无法抵挡的团结一致的大刀,如果这些刀到了蒋介石的队伍里,会怎么样呢?各自为刀,刀刀相向,刀刀致命。

这个案例给我带来的思考是:卓越的团队不是别人帮我们练出来的,卓越的人才也不是从市场上招来的。想想三国时期的吕布绝对是个人才,但为何三易其主,最后被贬低为三姓家奴。因为有才但无德,所以最后才被天下人耻笑。

在此,我们先搞清楚德才兼备人才的定义。

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一个人的“德”是通用的,是不能被培养和塑造的,“才”则是需要因时因地制宜。

但是我认为一个人的才干是可以学习和通用的,同类型的企业和岗位基本都能用,但“德”却是独一无二的,是需要定制化的培养和植入。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我所说的“德”不是大家认知上广义的德,而是狭义概念上的“德”。

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德是遵守国家和社会公共约定,不违反国家和社会相关规定就算有德,不给社会和他人带来危害和伤害,这只是我们常说的公德。

狭义的德是指符合组织和企业特定的文化、价值观、行为理念、同频思维的心智模式,狭义概念的德才是组织和企业正真需要的德。

这种特定的符合企业发展的德才兼备之人,恰恰是其他企业不可能为你培养出适合你企业的德才兼备之人才,他是企业根据自身需求设计并训练出来的。


很多人很迷茫,人才还能设计?人才还能被规划?人才还能被训练?

对,符合需求的人才就是被“设计”、被训练出来的。只是很多企业都奉行「拿来主义」,希望从行业标杆企业去挖人,认为自己培养人成本太高,简单直接快速解决问题。

我相信,存在很大一部分管理者都坚信“培训无用论”,一致认为企业培训没有用,认为企业自己培养不出优秀的人才,自己的人怎么都不如别人的人好。可是,「拿来主义」虽简单,但之后企业还会面对“拿来的人才怎么不好用”的问题,例如招聘不力。

这不仅为做招聘的HR徒增压力,也让一部分做培训的HR“冤死”。这种思想害了人才,也害了做人力资源培训的HR,害了企业所有领导者。

02/

“设计”优秀人才的5个方式

培养不出人才,是因为一些企业从未有过「设计人才」的思路,没有设计和训练当然不会有优秀的人才。

本文主要就「怎么设计和训练人才」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供参考。

1、 设计职业方向

这一点听起来平淡无奇,每家企业不都在做吗?

那是因为很多老板把员工职业规划简单地当成是给员工晋升(画饼),很多员工也顺势理解为是升职加薪(忽悠),还有很多老板认为我雇佣你到企业就得听我的安排。

非也非也,这其实不是职业规划,最多只是聊聊未来。

真正的职业规划师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和员工发展需求,根据员工现有发展状况,能力水平,未来发展的潜力等条件为员工做出的非常清晰的成长路径,包括分几个阶段实现,每个阶段怎么做,怎么才能达成目标,都有专人进行指导,绝对不会走弯路和冤枉路。

如果按照企业需求、个人意愿、现有能力、未来潜力四个维度来思考,不知道大多数企业的职业规划是否还能经得起检验?


2、 设计成功画像

人才画像这个工具通常被用于员工招聘选拔和培养,但是很少有人会想到它还能用于“员工激励”。

我想每个员工进入企业后,都会期盼自己有一个成功的未来,并且想尽可能早地知道我的未来是个什么样子,在脑海中有一个画面,这个画面就可以理解为“成功画像”。 从企业的角度看,只有当员工清楚自己未来是什么样子,才会更加明确自己奋斗的方向和动力。

每个人的未来都可预期,关键看我们如何设计。

人才画像是一门比较流行的人才管理工具,我想很多企业都在尽自己所有的刻画自己企业的人才画像。但就实际情况而言,很多企业没有用好,从最开始刻画人才画像的时候就错了,因为只注重短期激励,快速产生成果,这是一种短期利益主义。

我们更要看重一个人的潜力,未来能否转换成更高的价值和成果。我们要设计好每一个人的未来,以终为始制定每个人的培养计划,在培养过程中目标清晰,流程简单,方法工具精准,与员工自身配合度强,效果才会非常明显。这些对做培训的人来说,不是一件易事。

从这个角度来看,培训不再是简单地“灌输”,更多的是陪伴。

我刚进入可口可乐公司时,总经理常批评我们做培训的经理,问每年培训费多少?
培训经理回答说60万。
总经理再问:“今年培训的合格经理有多少?”
回答:不多,应该有3-4个吧。
总经理非常惊讶地又问:60万都培养不出10个合格的经理,你有没有问下你自己是不是一个合格的培训经理?
没过多久培训经理主动辞职走了,说公司要求太高胜任不了。后期我把之前的一个学生带了过去,我们一起探索这种陪伴式培训模式。
企业老板为啥总认为培训不起效果,没有作用?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培训有两种方式,内训和外训,两者相互补充相互依托共同推动企业发展。

外部的培训主要是画龙点睛,醍醐灌顶的指导性作用,不能解决根本性问题。但企业的内部培训为啥也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和效果。这就到点子上了,企业的内训就不能是填鸭式的知识灌输,一定是陪伴式的辅导成长。

陪伴式培训与导师模式相似,不过导师制更精细化一些。陪伴式培训也是从需求、到设计未来(成功画像)、到规划学习……最后到成长复盘的闭环学习过程。

对企业关键岗位人才的培训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需要按照陪伴式培训模型去开展,一步一步地辅导赋能,一阶段一个阶段去陪伴成长,与之一起学习交流沟通,融入他们的学习过程之中。在困惑之时予以解惑,在受挫之时给予鼓励和能量,在获得成就时感受他们的喜悦和快乐。

要让员工的潜力能挖掘出来,首先得让他全新的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子,我们通常说预演未来,让他看到成功后的自己的伟大。

陪伴式辅导培训就是不断的设计未来,不断地勾画未来,让人每天保持燃烧的激情和斗志。它需要以智识、智慧、智能为主要导向,而不是强化目前的技能技术。技能技术提升方法很多并且很快,但三智的修炼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也是为什么人才画像短期利益导向的原因之一。

3、 设计对标人物

我想每个人都不想输,而且都是想赢。但是如果要想持续赢下去,不但自身要努力以外,还得有较强的竞争对手激励,要找到一个陪练,找到一个劲敌,这两个人很关键。

陪练是为员工塑造自信心的,对手是让员工不断受到挑战而又不会骄傲浮躁。

如同我们自己的人生发展阶段,员工在企业中发展到不同阶段也需要适时更换陪练和对手。所以要给员工设计好这两个人物,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成就,也会有新的挑战,有新的对手出现。

扶贫工作可以接对子,我们的人才培养其实也一样可以接对子。

只有和高手过招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找到真正的对手可不容易,要找到心心相惜,英雄惜英雄的对手,这种对手是亦师亦友。可以从行业前三的企业物色一个,然后需要在自己的企业里面物色一个。两大对手不断的给予不同方向不同层次的压力与动力。

我在可口可乐是这样实施的(分批次,每批5—10人),首先要根据员工自身情况,他自己想要一个是什么样的对手,然后把这个对手的画像设计出来,再根据这个画像找到对手,找好对手后把整件事告诉这个对手,但让他们见面后不要告诉这位挑战者,我们设计好整个流程和环节后约定时间为1年,1年过后看情况是否需要更换对手。

4、设计员工预期

人性是贪婪的这句话我认为没有错,每个人都有很多欲望,也有很多人就是被自己的欲望给摧毁了。欲壑难填这是古人都讲明白了——要管理自己的预期和欲望,得到该得到的,不要奢望别人的。

管理的自己的欲望或许还可控,从企业的角度,或是从管理者的角度,管理员工的欲望,恐怕并非易事。想想看,企业需要的人才既要品行兼优,又要有自己合理的需求和野心,同时又要能完全控制欲望、知足常乐。听着有些理想。

所以企业需要有合理的分配机制,还要有高效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就是要充分发动员工的欲望,让他们为自己的欲望去拼搏和奋斗,同时又有分配机制管理好员工的预期和需求,拿走自己该拿的一份。

员工激励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研究需求和欲望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断地满足阶段性需求和欲望,同时又要设计新的调动欲望的催化剂。

所以企业需要动态思考每个员工的需求和欲望,研究人性,不断研究员工的需求。每个人的需求会不一样,每个人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场景需求都是不同。

激活人的需求与欲望也是组织发展一个本质需求。要考虑组织的需求,让人在一个组织里一直充满激情和斗志,好比一个魔术大师永远让观众离不开眼球,利用人们的好奇心取胜。

华为的以奋斗者为本,向优秀者倾斜的思想都是这一原来的最好诠释。

5、 设计赛跑跑道

我们一直都说,职场就是赛场,职场都是强者和胜者的摇篮。人从出生就已经处于赛场上,只是他自己还不明白而已。

作为企业要给员工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条件和环境,鼓励员工发展创新。给员工工作创造条件,设计好机制和氛围,关键是好的种子还得要好的土壤,才能结好果,这是自然规律,一切违背自然规律的设计都是胡扯。

企业给员工设计好跑道,员工才能发动马力高速奔跑。要想富先修路,国家为何要花巨额投资高铁、高速公司,其实是在为全民修跑道。企业也是一样,必须要为员工的创造创新设计好跑道,这样员工既明确方向,又不会跑偏,就像高速上跑累了有服务站,没能量了有加油站,需要到哪里休息下都有高速出口指示牌。

所以我们的员工要跑出好成绩,绝对离不开企业跑道的设置。

2018年我接手一家企业的人力资源顾问,我查看了公司人员流失情况,每年主管级以上人员流失率达到70%左右,基本平均两个月换一个人,有主动走的有被动走的。老板自己亲自带的三位食品专业的大学生也离职了,这对老板的积极性打击很大。我跟老板交流具体原因。老板说估计我们这个庙太小,留不住人吧。我与大部分人员交流沟通后,很多年轻人非常有潜力,但就是感觉有劲不知道往哪儿使。我经过一个月调查后,整理了一份报告,提出5大重点工作及解决方案。跟老板约定2年内培养8名优秀的经理,30名优秀的店长,业绩增长不低于30%。然后我们花费3个月时间设计员工潜能发展跑道,从短期的激励到中长期激励机制再到事业部项目的孵化。设计完后与关键岗位和管理岗位人员逐个沟通,达成一致意见后开始实施。

在此之后,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激情爆棚,潜力爆发,当年年底新全省开店铺近60家,营业额增长42%。最后有6名经理入股成为企业股东。

所以,企业要留住员工其实就是根据员工的发展需求给予舞台,给员工信息,而不是一句“庙太小”就打发了,庙小也可以修,我们可以从“职业跑道”和“事业跑道”两大方向来分析并设置员工的跑道,具体如下图:

总之,最后还想强调的是,优秀员工一定是设计好的,就像我们企业的好产品一样。好产品设计出来了,还得要做出好产品,好设计还离不开卓越的执行和训练,关于优秀员工的执行和训练下次再分享。



免费领取劳动力管理地图
1700+的痛点场景重现和典范实践咨询热线 400-629-6868

扫码了解更多

免费领取劳动力管理地图
1700+的痛点场景重现和典范实践

扫码了解更多

上一篇 文章
创新沙龙|随时都能想出新点子?老师给方法了
每次开会,面对待解决或是带决策的问题,团队中总有那么一两个人能另辟蹊径,给出新想法。每当这个时候,老...
探秘海昌海洋公园:“嗨畅+”企业文化实践体系
杜丹阳,海昌海洋公园人力行政部总经理本笔记来自于杜丹阳女士在2021年9月9日“数字化转型与组织新动...
相关推荐文章

零工经济茶饮业内卷破局,从人力管理入手

人效企业如何真正做到将本增效? 4大案例为你支招

零工经济灵活用工纳税新规出台,企业应该如何应对?

盖雅工场
劳动力管理系统
我们始终关注劳动力管理领域,时刻为您创造劳动力管理价值
体验DEMO演示

产品推荐

智能排班
算法云实现多种优化目标,数据洞察助力企业转型决策,开箱即用
了解详情
实时考勤
数据实时准确,异常自动校验,让复杂考勤变得更简单、更省钱
了解详情
精益工时
精确追踪工时控制劳动力成本,打开工厂绩效的黑盒子,透明可视
了解详情
销售绩效
优化销售队伍的指标和奖金管理,灵活应对市场变化,推动企业业绩增长
了解详情
劳动力分析
实时可视化劳动力数据看板,多维度交叉数据分析,打破数据孤岛
了解详情
人事薪资
重塑混合劳动力队伍的数字化员工体验,助力敏捷强韧组织
了解详情
SAP SuccessFactors
涵盖核心人事信息、排班考勤薪资、员工自助全流程,全新云端体验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