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是“她们”一年中广泛接受赞誉的一天。
家中能顶半边天、生活中的铿锵玫瑰、职场中优秀干将……聚光灯也喜欢照耀这样的女性样本,赞美她们是如何“争口气”的。但鲜少有人关注,“松口气“于她们的重要意义。正如《十三邀》许知远对话何多苓的那一期,何多苓曾这样描绘“松口气”的必要性:“钢琴家一辈子都在和松弛作斗争,ta们的手像完全没有骨头一样,但他发力的时候,唰一下就来了,如果要是硬的,什么也干不成。所有的领域也是一样,要保持一种松弛,而不是‘紧’,在‘紧’的状态下,什么也做不好,什么也享受不到。但是要经过‘紧’的阶段,然后‘松’下来。”“争口气”是向外的表达,“松口气”则是向内的探索。
今天我们要呈现的,是12位女性职场人从紧到松、从外而内、从“从争口气”,到“松口气”的成长故事。
我一直处于比较忙碌的状态,周末的时间也需要精确到小时。
白天快节奏工作,下班后要从老人手上“接手”两个孩子。每个周末要用大半天梳理当周的工作、考虑下周工作计划,同时和大宝一起回顾他当周的学习内容,做相应总结。
但总体节奏还算从容,没有太多焦虑和紧张,主要是不那么和自己较真儿、较劲儿了。
转型之路,用好奇战胜恐惧
这几年我的职业有过三次转型,从制造业HR到互联网HR,从甲方到乙方,做乙方又从一个熟悉的行业到一个新的行业。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次转型,从制造业HR转为互联网行业HR。
加入那家互联网公司前,我已经全职带娃了几个月,再次进入职场,面临“恢复以往状态”和“适应快节奏”的双重压力。
互联网公司的节奏是996,老板很tough,身边同事都是海龟、985、211,智商情商双在线,大部分还比我年轻。当时压力很大,要是两个月不出成绩,可能自己不请辞也会被fire。
还好,我用了一个多月就适应了这种节奏,一两次小胜仗以后,状态越来越好。
原因可能是我的心态:一方面我心态开放,我也不是非要互联网不可,当作机会尝试,而不是当作执念去较劲儿。大不了我就再回传统行业,自信找到一份工作还是没问题的。另一方面,相比“对未来的恐惧和焦虑”,我的注意力更多聚焦在对新行业“好奇和学习”上。
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最近我问大宝,在你眼里妈妈是个什么样的人?他说,你脾气大、爱发火,爱臭美,爱学习,有学问,遇到困难不害怕。
经历了三次转型,年龄也在增长,我也越来越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可能我心直口快,但为人真诚,不一定要每个人都喜欢我;可能我不了解这个问题,但我获取信息的能力很强;可能别人比我经验足,但我学习能力很强;可能我没有那么多时间陪伴孩子,但我的陪伴质量还不多,绝大多数情况下能够倾听孩子的真实想法。
不完美又怎样,我又不是很差。
乐观的心态和家人的理解,是从容的底气
面对三十岁那道坎,也有压力和不甘。但勇敢迈出第一步后就能逐渐适应了,像开车一样,新手上路的确会战战兢兢,一旦开了一段时间,心里就会慢慢放松下来,何时踩刹车、何时踩油门,就会越来越熟练。
家人的理解很重要。职场女性注定是多种角色的综合体,想办法和家人取得一致,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家人是可以调动的强大资源和后勤保障。我理解职场上成功的女性,家庭关系应该不会太差,工作能力和处理家庭矛盾的能力也是相通的。
对于暂时无法快步前进的「她」,我想说:
没什么大不了的,这个年代有无限可能,我们都不会拘泥于某一份或某一种工作,外面的世界没有那么糟,环境也算友好。勇敢迈出第一步,用好奇战胜恐惧,可以越来越从容。
2020年前,我节奏都非常快,每个月2/3的时间在出差,996和007是常态。一方面,是工作的节奏和压力;另一方面,我喜欢为自己设定目标和挑战,尝试不同的行业、不同HR领域,比如招聘、人才测评、人才发展、培训、绩效管理、企业文化。因为喜欢新鲜感,虽然结婚很多年,但生活和精神状态基本类似单身,我让自己一直处于探索和冒险中,我想把人生中的每块儿空白都填上色彩。生宝宝前,每一年都会考证进修;也会给自己定下探索世界的目标;也会尝试一些极限运动。“变化”和“满”会让自己有成就感,感觉每个细胞都有活力。疫情把之前的生活按上了暂停键,让我和家人一起困在家中一个月。隔离期,我和我老公、妈妈还有婆婆一起生活,我们4个人每人待在一个房间,被隔开的状态,可以一天都不怎么交流。过年期间,一个家庭却没有温情、开心的状态。这段生活触动了我关于生活的新思考、促使我学着放缓自己。我还萌生了“生宝宝”的念头,这可能让我在职场上放慢脚步,可能使我的生活不能像之前那样“多彩”。但因为我读心理学的,知道养育小孩前3年中母亲的重要性,我最后的选择是:这三年让自己放松一些,允许自己“拼”的程度比以前低一些。这也不代表是停滞,不代表接受墨守成规的工作。休完产假回来,我还是主动申请了一个全新的板块,只不过选择在一个相对稳定、安全、舒服的环境里接受挑战——让挑战点状发生,而不像以前四面八方来袭。不存在很多紧张和焦虑情绪后,忽然发现自己也可以在琐碎的事情中获得另一种成长。以前可能经常反思自己,是不是空闲时间太多,是不是太懒,是不是很多事情又没做啊。但生完小孩后,没空反思这些,放松下来反而更高效了。2020年之前,自己更像一个风筝,更多是在天上飞,探索自己。现在的状态更像是火车,在地面上跑,可能不像之前那么高,那么自由,但会载着一家人一起向前行驶,生活也更接地气了,充满烟火气。
踏入职场16年
和睦家医疗HRD
俩娃妈妈/儿媳&女儿
作为一名职场女性,俩娃妈妈,生病老人的女儿,我承担的角色和责任,加之自己的观念,都不能让我完全轻松自在,让我在前进的路上比较沉重。我会被传统的妻子、妈妈的形象观念束缚,会不好意思或认为自己不该为了自己享受而把孩子交给家人。事实上,这样的束缚并不是家人给的,而是自己。40岁这一年,我经历了从未有过的来自工作和生活的双重挑战。很庆幸没有被这些挑战击垮,反而突然意识到:过度承担是我生命前40年的最大课题,我是不是能够真正做到爱自己,给自己空间和时间?妈妈离开之年恰逢我40岁生日,不惑之年的我也因为妈妈的离开遇见另外一个自己,我从紧张中抽离,学会放空和“享受”,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静谧”。妈妈经过近10年的抗癌之路,于2021年4月睡梦中安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妈妈是我和弟弟眼中的慈母,爸爸眼中的贤妻,舅舅姨妈眼中的长姐。她尽可能地周到,让身边一切都舒服,但与之伴随的是自己的“不放松”。在她近65年的生命中,只有最后几个月才真正为自己活着。也许是已知自己与这个世界为伴的日子所剩不多了,一向无欲无求的妈妈主动向我提出了个人需求:“帮我买一件红色羊绒衫、两箱沃柑吧”。去年这个时候,是妈妈一生中活得最“自我”的一段日子。幸运的是,妈妈让我更早产生这种意识。她在用行动告诉我:作为女性,拥有自我、爱自己永远是第一位的,不要等到生命的终点才认识到。自我、爱自己并不是说要自私。相反,做到了才能更好的爱他人。作为集团人力资源总监,工作中需要100%的投入,我喜欢每个早起的清晨,为自己order一个盛大的早餐,享受一个悠闲的自我时光。下班后,作为俩个娃的妈妈,除了简单的家务和亲子时光,睡前30分钟一定留给自己,躺在床上看喜欢的书。周末,尽可能用半天时间家庭出游,在二宝午睡的时间里处理工作邮件;而另外一天,趁孩子们课外班时间安排一个放松的按摩或美容。无论是悠闲的早餐,还是给自己的放松时光,都是为了让自己有个放空的时段。在这个时段里,充分享受当下的时光,不需要担忧未知的未来,也不会纠结永远回不去的过去。回到当下的时光,让我的人生仿佛按下了重启键,让我能够在大多数时间内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喜悦感。“这个世界从来都没有任何人,只有你自己”,我感受颇深的一句话。我想,获得快乐的秘诀也很简单:去掉自己看待自己的有色眼光,去掉内在那些贬低自己的声音,去掉一切加诸在你身上的标签,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并快乐的或者每一个当下时刻,成为自己快乐的掌门人。焦虑一定是来自“永远不会到来的未来”和“永远回不去的过去”。无论是从物理学还是哲学来看,人只能活在当下,不可能活在明天或者昨天。生命总是在此时此刻此地度过的,只有当明天成为今天这一刻的时候,人们才能真正的享用它。
小时候因作文被登过报,我便大言不惭地学着文人给自己取了笔名“从容”,从QQ兴起那会延用这个网名至今,依旧很喜欢。冥冥之中就将自己的一生心愿藏到了笔名里。
感恩命运的眷顾,我成长的路上遇到了很多贵人,最骄傲的经历是从创业公司第1号的员工成长为一家三千人规模的上市公司高管。老板在发我的聘书写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希望你肩负使命,为创造股东利益、社会价值行动起来”。这种强烈被赋予的使命感让我有勇气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攀登一个又一个高峰。预见未来的最好方式就是创造未来,而我亲自见证并参与创造。对于一个内火旺盛、忧患意识强、不安于现状、拯救者心态的女人来讲,渴望一生从容又谈何容易。难免俗套想追求一些美好的理想,比如成名、成功、得偿所愿,再比如心安理得、平安和顺、情感圆满、子女成龙成凤、财务自由等。这些欲望让你不够淡定,必须拒绝放纵的诱惑,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真正做到自律自省后才有可能获得。当认知水平、情绪调控不够、道行不深、修炼不够时,我走上了一条自我觉察与自我探索之路。学习心理学知识、坚持冥想、练习瑜伽,多向专业人士请教学习,慢慢的我不再被内在的惯性反应模式牵着鼻子走,当我能识别自己的每个起心动念,每股情绪、意识产生的原因时,就越来越了解自己。这种内在自我力量的强大给我了从容的智慧。一个人最大的幸运,是在人生中途遇自己的使命,能向着有光的地方坚定不移的前进,像《人世间》的周秉昆一样,在历经纷扰的俗世、人情冷暖后依旧一颗纯真纯净之心对自己,对他人。
三十岁即将到来前,我非常焦虑,焦虑到对所有数字中,但凡出现“30”,都令我心惊胆战。焦虑的不仅仅是胶原蛋白的流失、新陈代谢变缓、脱发长胖,更是职场对30 女性的设限,是事业遇到瓶颈,是家庭和事业之间的取舍。这一年,感觉自己像是6:59分的闹钟,时刻紧绷等待7:00起床铃声的宣判。桌角上落灰的书籍、案前堆积的专案、手机显示“日均屏幕使用时间10小时35分钟”。感受到时间被偷走了,这才是让我焦虑紧张的真正原因。在一次教练课程中,我直面了内心焦虑,尝试用教练的方法了解自己的内心:你想要的是什么、为什么对你很重要、假如实现了,会是什么样子、你能做些什么……用类似OKR的方式,我将自己划分为四个小O:工作、学习、家庭、娱乐。对于工作,用突破创新的思维去做出变革,让工作也能“玩”起来;对于个人发展,报考资格考试、加入盖雅学苑开始知识输入、筹备自己的公众号和视频号;对于家庭生活,致力于“高效的亲子陪伴”,一起读书、运动、享受自然;在生活上,减少手机刷屏时间,读书计划,健身打卡,用“手账”记录生活。定期复盘,校正。看似排列的“满满当当”的生活,其实真正投入后,这种焦虑和无力感,慢慢在消失。做方案,码文字、读书的时候,能开始感受到“心流”、平静又雀跃的心境。当迈入30岁的大门,好像也没有妖魔鬼怪,大敌当前,迈过了自己心里的门槛,也逐渐接受岁月带来的馈赠。家人是我坚强的后盾,公婆负责接送孩子上下学,家里收拾的有条不紊;先生负责孩子兴趣班接送;孩子也长大能自己独处玩耍,让我可以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工作中,团结合作的Team伙伴,轻松愉悦的职场氛围,每一次面对挑战时,都有迎难而上的动力。自己需要做的就是,摒去浮躁,不需要向谁去证明,去做那个别人眼中的“优秀的人”。现在更想要做追求内心平静又笃定的自己。自己的张弛有度,投射到家庭生活中就是:对孩子更有耐心了。在育儿的过程中,时常自省,换位思考,让鸡娃能“不吼不叫”,笑容更多了,宽厚多了,希望眼里有光的自己,变成“鱼眼睛”的步伐慢一点。时光不负有心人,星光不负赶路人。与其在原地焦虑惆怅,不如做出点改变,在前行的路上,才能找到方向。
踏入职场9年
敏实某海外公司HRM
妻子/4岁娃的妈妈
“Internation我火姐,牙尖嘴嚼路子野”
一直在“争口气”
2022年是我人生的一个新的起点,我告别了故土,带着家人一起踏上了塞尔维亚的土地,打算在这里为生命增添不一样的色彩。
提到“松口气”,其实在我脑海里浮现的第一影像几乎都是关于“争口气”、“加油打气”的画面:那个在哺乳期狂风暴雨的台风天,一个人奋战到深夜11点的疼痛难忍;那些几乎没有在天亮着时离,开办公室的披星戴月;那份永远坚持方法总比问题多的从不说“不”……
似乎“松口气”三个字跟我毫无关系。
接纳、翻转,开始爱自己
然而当我深入探索过去一年内心的世界,我特别想用三个词来概括一些可贵的变化——“接纳”“翻转”“爱自己”。
学会接纳是我人生能量得到提升的开始:身材走样、皮肤变差,因为自己没做好而产生的愧疚,因为自己的决定无法益于所有人而发生的纠结,这一切消耗我生命能量的负面因素的消失,都源于我开始觉察自己对自己的态度,源于我开始学着接纳自己。
而当我迈开这一步时,我会发现曾经很多让自己不断在变弱的想法和情绪,都会随即得到翻转。这种翻转不是妥协与放弃,它是突破恶性循环的撬点,它让一切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这些几乎是在你想要接纳和翻转的那一刻就瞬间就会发生,而它又并不容易,因为很多人不知道也不愿意去尝试。当我开始有意识地自我觉察,开始给自己安排“静心”时刻,我会神奇地发现繁杂的工作突然变得顺利有序,紧张的关系一下子得到缓解,生活的不如意转变为人生幸福的加油器。
这些变化并不是因为什么超自然力量,而是由于内心的接纳和翻转。启动它们,这就是爱自己的开始,它不需要任何的投入,却会让自己和身边人愈加幸福,这是一个最具产出比的投资,我邀请大家一起!
对于暂时无法快步前进的「她」,我想说:
对于大家的“不容易”我感同身受,但我特别想说:我们依然可以充满斗志与活力,但我们的内心要学会接纳与翻转;我们依然可以风风火火,但我们的内心要学会放下与求助。因为这是让我们有能力爱自己的最有效方式,学会爱自己才能好好爱别人。
每一位女性都能在心中“松口气”,在命中“争口气”。
金牛座的我,是处女座的孪生妹妹,精益求精、力争上游仿佛是一种天性。小学的时候,我亲爱的妈妈是麻将高手,从不过问我的学习,还要占着家里唯一一张桌子打麻将,我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将书本放在豆腐块的被子上,也要坚持完成作业。好不容从高考熬到大学,当然要肆无忌惮地玩,但在复习考试时,我的“争气”让我能连续两周每天只睡两个小时,然后拿到一等奖学金。工作后一路过关斩将,然后读博,提着一口气拼过来,随之而来的是紧张、焦虑、失眠、胃病……我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生命和自己——我所要争的那口气,在浩瀚宇宙里又算得了什么呢,所争到的那口气在1.5万天(如果我还能活50年)的生命之后终将灰飞烟灭,活着要争的那口气到是为了什么?在美国做访问期间,我开始接触正念和禅修,第一次静修营,我被自己觉察到的身心状态所震撼,就如同《盗梦空间》里所描述的,我们常常活在自己一个个虚妄念头所铸造的世界里,一个小小的念头对你的生活有深远的影响。如今,我在自己工作的大学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正念中心,试图“松口气”,放下紧绷的神经。但搞笑的是,正念会让我有智慧觉察到:我把一件应该带来轻松的事情,做得自己很焦虑呀。这些意识让我学会了放下,一件本来为大家所做的事情,应该依赖大家的力量,创造成大家所需要的样子呀,而不是我觉得这件事情应该有多快多好多强。但这并不意味着懈怠。如同在正念冥想练习里,坐姿是警醒而又放松的,专注时保持一种不紧不松的状态。面对人生和事业,我们可以“松着”来争口气。所谓,尽人事,听天命。
很多人问我:放弃会计事务所发展不错的岗位和辛苦考的注册会计师,怎么下定决心的?其实没有下定决心,做当下的选择,眼前这件事做好,大不了目前所有积蓄都没了,能承受那就做呗,不想那么多。就是那个当下,我要生孩子了,生完孩子原本也计划回到职场,但被疫情耽搁,遇到机会开店,就开了,以后说不定想回去又回去了。人么,总要有事做的,对我来说都是工作,不同选择罢了。我觉得要松开对自己身上的束缚,尤其是我们女性,生活会更轻松一些。从在会计事务所工作到自己开店,我基本上都是发条满满的状态。很多和我一起工作的人都会觉得,和我一起工作一个月,会感觉工作了半年。这种节奏,我自己乐在其中。但离开职场后,开始也有一些反思,我这样会不会给别人太多压力。然后会调试着整自己,但不是迎合,而是一起找到合适的状态。工作就高效地工作,休息就彻底的休息,不会觉得顾此失彼,就不会有那么多焦虑和紧张的情绪。从之前一周七天基本不停歇的工作,到现在8点钟之后就不怎么看手机了,周末是完全给孩子的时间,让自己也有时间“松口气”。这种转变是逐渐的,我需要适应,同事和朋友也需要。我的方式是:另外,对自己安排和期待有意识地不那么满,每年给自己制定的计划中,最想完成的只有三件事,不会太多,分解到每个月、每天,留出休假的时间。但更多源于对自己的认知吧,我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能力范围内就多做一些,超出能力范围,不过度苛求。在朋友眼里,我是能一直保持好脾气的人,说好听点是从容淡定(有点像发“好人”牌,哈哈)。其实是经过锻炼的,“好脾气”和之前在国外留学被霸凌的经历有关系——作业本被扔到垃圾桶里,学习小组不被允许加入,有人会嬉笑着朝自己吐唾沫……冷漠,侮辱,排斥。没有办法,只能“捂住耳朵”,尽量不被外界和情绪影响,还要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啊。所以现在我也会更敏感、更同理心一些。其实也是因为怕麻烦,怕让自己陷入紧张的环境中。因为焦虑紧张带来的情绪会让效率变低,让一件事变得麻烦,想到这些,我情愿多些好脾气和同理心多一点。有点俗套的话,船到桥头自然直。走一步看三步是规划,但走一步看十步,就是干扰了。我的职业灵感来自于一部小说,相信很多HR的同行都看过,叫《杜拉拉升职记》。这部小说充当了我大学期间“职业规划课程”的角色,第一次知道了HR这个职业,也被杜拉拉的坚强勇敢、努力进取所感染。直至今日,“争口气”在我身上体现得更多。但我也很幸运,刚工作不久时,又能及时意识到“松口气”的同等重要性。我第一份实习是在一家券商,担任人事培训总监助理,主要工作是招聘面试经纪人,以及入职后的上岗培训。当时遇到一件印象深刻的事。一个女生,因为学历不符合公司的招聘要求,简历筛选时就没通过,但为了能争取到面试机会,她几乎每天都会给我打电话,勇敢又自信地表达自己的优势,那股子韧劲儿很令人钦佩。我想如果今天的故事是“争口气”,这个姑娘应有一席之地。大家可以很想知道这个女生最后获得面试机会了没,很遗憾,并没有。艺术作品源于生活,但始终高于生活。因为坚持进而能获得面试机会,最后走向人生巅峰,这都是小概率事件。这个故事让我意识到“争口气”的方向很重要——与其“争取破格”,不如“争取合格”,知道了差距,然后缩短差距,也许才是更好的策略。恰当地时候让自己“松口气”,才能更从容地面对实际问题。也因为这个故事,我坚定地选择了“人才发展”专业方向,为自己做好职业规划的同时,也能够帮助每一位职场人做好职业规划。合理的规划和发展计划,才能帮助我们在关键时刻松口气。“争口气”与“松口气”同在,方向正确的“争口气”是“松口气”的保障,懂得“乘势而为的松口”是“争口气”的捷径。我是一个“心机卷”,我不喜欢在办公室加班,但我会晚上回家甚至周末,也要花上一段时间处理工作。主管眼里,我效率很高,所以他把任务安排给我时,deadline也很紧。导致我一直处在紧绷的状态。结果是生活成为工作的延展,周末出门带电脑是常态。之前网上流行一句话,要多努力才表面看起来毫不费力,大概说的就是我这种人。不过,可能命运看不下去了,它觉得再不出手我就成了没有感情的工作机器,给我制造了一个松口气的机会——我查出怀孕了,措手不及。我不知道别人会不会纠结,但小生命的来临让我满心欢喜。朋友问我当妈妈是什么感觉,我说感觉升职加薪都没有肚子里的宝宝重要了。工作上想要攀岩的高峰依旧还在,但生活中的情趣也让我心态有所转变,以前的我是锋利的、进击的,现在我也想变得更有温度、有趣、懂得思考。开始学着让自己放松下来,应对工作和生活的种种,而不是时刻紧绷,等待召唤。我报名了孕妇瑜伽,放慢脚步去呼吸新鲜空气,培养早睡习惯,周末少看手机开始看起实体书,定了私立医院和月子中心。取舍是客观存在的,我没有办法给纠结生孩子还是冲事业的女性朋友任何意见。于我而言,这种体验是多了一张船票,我去了另一岸,发现风景很好,我也欢喜。幸运不能常常伴随
外人看来,我是幸运的,2005年大学毕业以来,一路晋升,从一名助理成长为行政经理、再晋升为董事会秘书,然后接手公司综合大部,覆盖人力资源、法务、PR、安全、行政几个职能。我的确是幸运的,遇到诸多亦师亦友的好上司,赶上公司快速发展,更有幸牵头完成了企业重大变革。我的HR生涯,也是源自偶然的机会,作为董事会钦点执行人,在公司股权重组和两家企业合并过程中表现突出而破格提拔被直接任命为企业人力资源部总监的岗位。而我自己也清楚,天上没有馅饼可以掉下来又刚好落到自己的嘴里。接触HR领域前,在这个专业的领域,我是一个空降兵,没有本岗位经验。只不过,之前董事会秘书的经历给了我很多宝贵的经验和历练,包括战略思维还有全局观。站在今天,回望自己的职业发展和成长,每每精疲力竭或者沮丧崩溃的时候,总能平静下来,松口气,然后找到希望和力量继续前进。从毕业那年开始,我将所有的时间拆分成了三块,最大一块是工作,第二块是学习,最后一块是生活。我的每一段职业晋升之间,面对挑战和压力,“没有什么学不会的”也是我让自己松口气的安慰剂。刚毕业时,因为直接上司是意大利人,就萌生了学习意大利语的想法。两年时间里,每周两个晚上,在下班后辗转两小时跑去语言学校学习意大利语,再搭乘末班车赶回宿舍。在担任总裁助理的第四年,总裁一句“你的性格适合做HR”,第二天我就请假跑去浙大报读了人力资源研究生。由此才能抓住机会在企业重组和企业合并的过程中,出色完成有关员工安置的部分,才有了接手人力资源大部的机会。是幸运吗?继续向前走时,感到没有挑战却不知如何激发自己时,我选择继续读书,报读了美国一所大学的MBA。毕业的那年,也遇见了加入宝爱捷(中国)的机会。去年我报考了心理学博士,目前在读。平时上班,周末学习已经成为常态。不是为了争口气的主动进阶,反而更能让自己一直保持“松弛”的状态。想起毕淑敏的一句话“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但你必须赋予它一个意义”。踏入职场13年
A股上市公司人力行政中心总经理
女儿
作为一名十几年职业生涯的HR,从专员摸爬滚打到上市公司人力一把手。文字轻松划过这段经历,但实际我也不知道这一路争了多少口气。很多东西,要奋力去够。
怕输、想赢的心态是我一直都很难克服的“障碍”,脑海和身体都紧紧绷着一根弦,生怕浪费了哪一秒就输了,就被职场淘汰了。我的紧张也影响到身边人,同事和家人,他们口中夸赞着我,但我也深刻明白,他们时刻害怕碰到我紧绷的弦。
前年的一次体检,击垮了我对自己身体的盲目自信,逼着自己学会“松口气”。
好像是一夜之间的,体检报告上十几个巨红的指标,医生的警告。再回想起,脱发、失眠、脾气暴躁这些状态……并不是一夜之间的。
松口气吧,就像游泳时放松肌肉一样
我开始学着放手,信任身边的同事,把工作分一点出去,让他们担责,不再做那个事无巨细的leader,这种信任也让他们觉得我可以被靠近了,让我和同事间的关系不那么紧绷了。团队成员在没有我步步紧压的状态下,反而产出效率更高了。
放下工作,带着调理身体的目的,我克服了自己的一项运动障碍——游泳。
面对我的紧绷的肌肉和怕水的心态,教练说:1)要学会游泳,一定会呛水;2)不会水的时候不要挣扎,拼命挣扎只会让你更快地沉下去,要学着放松自己,憋口气;3)确认沉底之后,放松、舒展、回到本我,慢慢浮起;4)然后抬头、破水、吸气、稳住。
从最开始在水里紧张、紧绷的肌肉,到现在在水里收放自如,教练给我的生活也上了一课。当我们无法选择或者不能从外界获得确定的支持时,我们自己要稳住核心力量,适当松口气,放松自己,内心从容才能获得更多能量。
对于暂时无法快步前进的「她」,我想说:
我办公室有一个朋友送的相框,没有精美的图案,没有绚丽的色彩,只有一段文字:“每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却得不到结果的日子,我们把它叫做扎根。”
盖雅学苑是以公益为发心的人力资源知识输出和交流平台,我们属于盖雅工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