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场景分析 / 企业需要的OD不再是资深昂贵的手术专家,而是专业精通的全科医生

企业需要的OD不再是资深昂贵的手术专家,而是专业精通的全科医生
2024 年 4 月 1 日


文|李斌‍‍

本文共2624

阅读需3分钟,建议收藏


经历十多年发展,

OD的角色定位变了吗

当组织内部出现问题和冲突的时候,往往就是需要变革的时候。

关于这一点,我想大家都感同身受。

但实际上,我们还需要对问题和冲突的程度进行界定,因为不是任何的问题和冲突都需要去唤醒变革。相反,控制在一定程度的冲突和问题,能激发组织的内部张力和活力,从而促进组织更有效的达成目标。

这就好比我们经常说的,偶尔感冒会增强组织免疫力。

图源/pexels

所以,在经典OD的定义中,只有当组织内部出现比较严重问题和冲突时,才是需要变革的时候,才是需要OD介入的时候。(想要了解更多经典OD?查阅文章《在OD这件事情上,我们比西方落后了五六十年》了解更多)。

经典OD理论认为:当组织出现系统性问题时,OD会作为一种项目性的角色介入进来,拥有全系统、大规模、从上至下、外部视角的干预策略。

但是,相比于十几年前,中国一些企业刚刚开始招聘OD岗位,OD的发展和普及已逐渐深入,当下OD的实际运用,已经有了更多拓展;已经从一种项目介入变成了企业的持续性努力。不少企业专门设置OD总监、OD专员这样的职位,有的甚至设置了专门的组织发展部门。

所以问题来了。

当OD从外部的项目介入,变成内部的常态实践的情况下,OD究竟什么时候、怎样发挥作用?OD如何成业务部门的帮手,而不是一种干扰?

OD的本质:诊断+变革

‍‍‍‍‍‍

我一直把一本书作为OD的入门书推荐,这本书是《冰山在融化》。

书中描述的是一群帝企鹅自救的寓言:

一群帝企鹅世世代代生活在美丽安宁的南极州冰川上、幸福又安逸。然而,有一天一只聪明好奇心的企鹅发现了冰山正在融化的危机、企鹅们必须变革才能生存下去。

但其他企鹅却不理会它的判断,这只侦察兵只好带领大家通过各种实验、各式诊断来论证这场危机,最终成功变革、拯救了企鹅家族。

这个深入浅出的寓言,却蕴含了OD职责的本质——诊断+变革;这其实非常类似医生的职责——诊断+治疗。

所以,我喜欢用医生的介入来比拟OD的介入。我们想清楚人需要什么时候看医生,就能明白组织什么时候需要OD了。

人们什么时候会看医生?这里可以分为主体和他者两种视角:

1. 主体的视角,就是从自己及组织内的角度来审视OD什么时候介入、怎么介入。

2. 他者视角,就是从别人以及组织外的角度来看OD什么时候介入、怎么介入。

从不同的视角出发,会有不一样的看法、不一样的收获和措施。


“主体视角“检核组织

主体视角的优势在于会对自己的情况更加熟悉,但缺点也很明显—— 因为太熟反而不把问题当问题,正如《冰山在融化》的那些不相信冰山会融化的企鹅们。

那么,继续用看医生类比的话,从主体视角出发,什么情况下组织需要OD的介入?

出生

婴儿呱呱坠时,第一件事情除了让爸妈看一眼外,就是马上推去打预防针。况且,为了一个健康的婴儿出生,孕妇要接受漫长且复杂的各项产前体检。

类比到一个新成立的组织,我们是否也需要“医疗看护”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当企业为了一定的组织使命和目的,成立新的组织,我们有必要按照组织的理想类型去检视组织的健康度,这种检视更多是为了预防和准备。

比如阿里会用六个盒子模型,检查新生组织的各项组织要素是否完备,比如:是否有明确的使命,是否符合公司整体的组织原则,领导力的配备是否合理等等。

利用相关的OD模型,在组织初生的时候提供检核,是当下OD的第一种职能。

图源/pexels


体检

人的一生会遇到各种风险,曾有统计数据表明,人类可能患上的疾病就有一万多种。所以及时、定期进行体检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手段。与人一样,如果组织能进行定期体检,就能提早发现各种潜在的风险和危机。

现在,很多企业已经有这样的意识了,我们看到企业的HR或者OD部门会通过满意度调查、敬业度调查了解员工的想法和生态。当然,如果升级到更加专业的,利用相应的组织模型去检视企业的组织生态,就更完美了。

这种检核可以是定期的,也可以是不定期的;可以是全局的,也可以是业务指向的。BP掌握了相应的OD工具,与业务部门沟通时就会多一些底气,也能更具宏观气质。


感到很痛

虽然我们都知道体检很重要,但很多人依然不会定期体检。他们一定是真的有问题、真的很痛了才去医院。不管这种痛来自内部,还是来自外部,很痛了,往往表示问题很严重了,不得不去医院了。

企业也一样,不管是业务原因或外部环境原因,亦或是内部组织生态原因,遇到严重问题时也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痛。比如:员工离职率上升,内部协作出现困难,企业文化形同虚设等等。

组织内部的人感受到痛,往往也是OD介入和展开变革的开始。

图源/pexels

持续地感到痛

相比上面的“很痛”,还有一种痛是“隐痛”。不敏感的人会忽视这种“隐痛”,直到恶化成“很痛”。但如果这种“隐痛”持续了很长时间,也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毕竟持续隐痛可能意味着潜在的风险。

对于组织来说,有一些问题可能很烦扰,但又不是特别严重,我们往往就会忽视,但正是这种忽视带来了更多麻烦。

所以,企业的OD部门或OD职能也应应该对这样的问题保持敏感,把通过一定的机制来及时反馈、解决这种“隐疾“,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他者视角”检核组织

相较主体视角,他者视角的优势是:因为居于组织之外,而能更清晰地看见组织病症的呈现。主体所忽视的表象,在他者眼里能够呈现地更加明确和分明。

就好比人们不容易发现自己生病了,但别人通过他的脸色、状态,反而很容易判断他是否健康。所以,生活中周围的人可能会比你更着急得催促你看医生。

组织也一样,我们沉浸于组织的文化氛围中,对于所见所感有一种“熟悉式遗忘”,因为太熟反而不把问题当问题。我们都会呈现一种“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状态。如果没有一个人意识到问题来临,那么“冰山融化”的危机就不可避免。

图源/pexels

这个时候,一个稍具眼光的他者,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多震撼。

外部成员对组织问题的发现,通常来自于工作中的接触,或者业务上的往来。供应商、客户、离职员工,甚至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员工亲属等,都可能成为发现问题的他者视角。

所以,企业应该创造这样的机遇,来寻求外部人员对于组织的观察和反馈。

聪明的组织领导人也一定是开放的和敏捷的,他们擅于从外部人士的点滴反馈中,获取关于组织方向的关键信息,从而不断调整组织发展的路径。

企业的OD角色和职能非常必要,他们承担非常多的职责。但最基础的职责,就是找到介入组织潜在危机或危机的最佳时间点,为组织适时提供干预的工具和策略。

不同于经典OD的时代,我们需要的企业内部OD不再是资深昂贵的外科手术专家,他们一般会在危急时刻提供关键支持;而是应该成为专业精通的全科医生,随时为组织的重症小疾提供全方面的关注和照料。


李斌

盖雅工场战略与运营副总裁

15+年人力资源管理经验

专注组织变革与发展、战略解码、

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体系建设。



盖雅学苑是盖雅工场旗下的管理知识输出平台。

免费领取劳动力管理地图
1700+的痛点场景重现和典范实践咨询热线 400-629-6868

扫码了解更多

免费领取劳动力管理地图
1700+的痛点场景重现和典范实践

扫码了解更多

上一篇 文章
助推新质生产力,85%的HR高管都在尝试打造这种组织模式
技能型组织:基于员工技能,而非岗位来做人才决策。
人力资源数字化系统选型,无法回避的4个关键问题
外采或是自研,怎样性价比更高、更能满足需求呢? SaaS云部署安全吗?要不要直接OP本地部署呢? 一...
盖雅工场
劳动力管理系统
我们始终关注劳动力管理领域,时刻为您创造劳动力管理价值
体验DEMO演示

产品推荐

智能排班
算法云实现多种优化目标,数据洞察助力企业转型决策,开箱即用
了解详情
实时考勤
数据实时准确,异常自动校验,让复杂考勤变得更简单、更省钱
了解详情
精益工时
精确追踪工时控制劳动力成本,打开工厂绩效的黑盒子,透明可视
了解详情
销售绩效
优化销售队伍的指标和奖金管理,灵活应对市场变化,推动企业业绩增长
了解详情
劳动力分析
实时可视化劳动力数据看板,多维度交叉数据分析,打破数据孤岛
了解详情
人事薪资
重塑混合劳动力队伍的数字化员工体验,助力敏捷强韧组织
了解详情
SAP SuccessFactors
涵盖核心人事信息、排班考勤薪资、员工自助全流程,全新云端体验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