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套利」是很多跨国公司运营的重要手段,通过将产业转移至劳动力价格低廉的地区,来降低人力成本来提高利润。
在媒体眼里,现在的中国正成为「劳动力套利」的发生地,大量的企业正在将产业转移至东南亚等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
但是我们更应该关心的是,当这些企业转移后,我们是不是能够建立起支撑数量不扉的劳动力大军,我们的第三产业、劳动力政策、教育支撑是否具有优势,能够让中国免于陷入这种劳动力套利的陷阱,而实现真正的劳动力转型。
如果说中国具备了转型的政策支持,但我们人才供给是否能够衔接起来。近国外智库的一份研究报告给了我们一个比较负面的展望。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在今年9月发布了一份关于中国经济展望的研究报告『China’s New Economic Frontier: Overcoming Obstacles to Continued Growth』,这份报告重点分析了阻碍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其中第三部分『China’s Surprisingly Poor Educational Track Record』则是从教育角度来对中国的劳动力结构进行分析,结论是教育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和克服中等收入陷阱的重大瓶颈。
这份报告分析数据是基于中国人口普查数据。
- 从绝对数据来看∶
中国的高中教育比例为24%,不仅低于收入水平稍高的巴西、土耳其和墨西哥,而且还远低于收入水平相近的南非和哥伦比亚(也低于印尼)。
- 从增长率来看∶
中国55-64岁的年龄段,高中教育比例为13%,而25-34岁的年龄段比例为36%。也就是说,在过去30年里中国的高中教育比例大约增加了23个百分点。
虽然自身的增长幅度不小,但是这一增幅仍低于情况类似的国家。
例如,同期墨西哥和印尼(起点都比中国高)的高中教育比例增加了25个点,而下列国家该比例的增幅则远高于中国:土耳其(29个点),巴西(32),哥伦比亚(34),智利(38),南非(39)。
同期该比例增幅大的为韩国:从50%增加到了将近100%。这其中又以农村的高中教育比例增长缓慢为显著,在55-64岁年龄段,中国城市的高中教育比例为21%,而农村为4%,相差17个点。在25-34岁年龄段,城市的高中教育比例为52%,而农村为14%,两者差距为38个点。
根据统计数据,发达国家(OECD)的高中教育比例的低值是75%。如果按照中国过去30年的教育发展速度,中国要再过40年才能达到75%的门槛值;其中城市可以在15年后达到,而农村达到这个门槛值要等到下个世纪了。
可见,现阶段中国的劳动力结构并没有显著优化,短期内不可能改变简单劳动力占主导的状况,而想要支撑中国劳动力的转型,路途依然比较艰辛。
信息来源:
「盖雅双周刊第五期」,作者,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