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盖雅时间”关注公众号
回复“4”领取《行业案例集》
近年来数字技术不断升级与渗透,数字化变革愈演愈烈。然而,好的数字化转型不止于技术,更涉及企业战略、组织、运营、人才等的一场系统变革与创新。在此情景下,企业如何实现人才战略数字化转型?如何才能加速内部造血,抢夺人才高地?
而在人才结构性短缺的大背景下,人才战略是数字化变革的核心挑战,人才质量与效能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提高企业管理与人员效能?该如何定义新形势下员工效率与公平关系?
带着这些问题,近日,盖雅工场与DDI携手在上海举办了以「人才管理的数字化演进:质与效的变革」为主题的线下沙龙活动,邀请了DDI大中华区咨询总监范史炜,盖雅工场联合创始人&CEO 章新波,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前人力资源高级总监李佑颐,以及近40家制造业企业的代表共同探讨人才管理的数字化演讲之路。
攀登「人效山峰」
盖雅工场联合创始人&CEO 章新波分享了劳动力效能管理的数字化转型实践案例以及实现路径。首先,他提到人效管理包含三个要素,战略,组织和执行,但作为HR更加关注组织的调整和人的执行。而人效的提升意味着企业需要用更少的人力,时间,成本,得到更高的产出,因此,人效是衡量组织运营执行的关键指标。
一家食品制造工厂从15年至18年关注工艺改善和生产自动化改革,员工人数从12000降到了7000 。但在18年之后,工厂发现仅通过工艺和生产的改善,人效无法继续大幅提升。于是,工厂开始使用智能排班系统,自动生成更加合理合规的排班计划,充分利用多技能人员。直至2021年,企业员工人数下降至4400 ,而这些人的生产产量也达到了曾经12000人规模的产量。由此可见,通过自动化,工艺改善与劳动力管理的共同作用,企业的人效显著提升,让企业用更少的人,更少的人力成本,产出更多的产量。
某家商超大约有200 员工,销售额251万元/周,过去采用固定用工,固定班次的方式,每位员工只做单一岗位,而这意味着企业需要支出8142小时的员工成本。后来,企业通过智能排班系统将班次拆分,增加灵活班次,并将员工技能维护入系统,采用多技能通岗的方式,这些方式帮助企业降低了2000 小时的工时成本。另外,在某些时间段,系统还增加了小时工的班次比率,可以减少固定班次导致的工时浪费。这家商超通过以上这些用工革新的方式让销售时效提升了32%,节省了2400 小时的工时成本。
建立人效指标库,对员工出勤,加班,排班,工时,效率,成本等环节做到过程指标的实时监控
多部门共同协作,理解业务,确立每项指标的责任人
通过业务驱动,安排合理人力推动产出,开源和节流同步进行
做到事前预警,对过程有监控应对,对结果有分析和指导
盘点员工技能,构建技能激励机制,采用激励性薪酬,提升员工体验
需要多少人?即制定兼顾业务需求、效率与员工满意度的劳动力规划。推行多技能通岗,实现资源共享的中央排班和调度,以需求定班次,优化生成排班结果。
实际有多少人?通过实时自动考勤,使员工出勤管理更加规范,减少考勤异常和加班尤其是计划外的加班,区域支付成本降低,提高出勤率以及运营效率。
干得怎么样? 通过精益工时和激励性薪酬,推行工作任务化管理,分析间接和损耗工时。以效率为导向,实现计时计件的薪酬激励。
升级人才战略,加快数字变革
挑战一,缺少顶层设计,这意味着企业要考虑整体布局是否有前瞻性和落地性。
挑战二,缺少科学手段,因为许多企业都在盘点人才数据信息,但没有目的性,也没有将人才标签化,导致企业无法根据标签快速找到合适的人员。
挑战三,缺少技术支持,没有运用专业的技术手段来支持企业实施人才战略。
数字化时代重塑HR的价值
核心的人力资源能力
对于快速变化时间的快速反应和应对
透过持续的保持透明来保护员工对雇主的信任和降低雇主声誉受损的风险
透过高度的个性化设计,及时相应的不断改进给予员工有意义的工作体验
利用人工智能AI技术来加强通过数据进行决策的能力
点击阅读原文▼,免费预约系统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