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家顶尖机床外企关闭上海工厂,深圳一家液晶显示器企业也宣布停产,许多制造商开始转向东南亚。优衣库、耐克、富士康、三星等世界知名企业纷纷在东南亚和印度开设新厂。
企业转移产能的主要动机是中国的劳动力短缺推动薪资上涨。根据《经济学人》的数据,中国制造业领域的平均劳动力成本是每小时3.27美元,比越南高三分之二,比马来西亚高四分之一。如此有诱惑的劳动力成本,自然使得更多的企业选择关闭中国工厂,转战越南、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不止是外资企业,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也已经大举投资东南亚,在越南,在柬埔寨,在老挝,在泰国等地开办工厂,招募人手,搬迁产线,增加当地产能。
对于制造行业而言,人工成本只是整个制造成本中的一部分,却是大的可控成本,而当外资涌入东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劳动力成本也在迅速上升,一方面,劳动力需求增加导致工资水平上涨,另一方面,出于政治稳定的考虑,有些东南亚国家的政府也强制要求资方给工人涨薪。
而且,工人工资低,并不意味着制造成本低。员工技能、忠诚度、生产率等都是影响制造成本的因素,再加上东南亚很多国家在法律上承认工会的独立地位,允许工人通过罢工方式与资方议价,企业在东南亚工厂反而面临很多劳动力管理方面的新问题。
如何有效控制劳动力成本,提升劳动力生产率,同时符合当地法律法规,降低合规风险,是企业迁移东南亚所面临的一大挑战。对于中国公司来说,全球化步伐往往从东南亚开始,如何实现全集团范围内统一的劳动力管控制度,在同一个平台上管理、服务海外员工与国内员工,更是巨大的挑战。
在东南亚设厂的企业,需要从人入手,优化劳动力管理。
首先要做的,是标准和规范。建立标准化的劳动力管理系统和规范化的全球薪酬体系。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步是清楚掌握所有信息,因此,企业需要一套完整的劳动力管理系统和薪酬体系,让越南、泰国的员工和中国员工一样,遵照相同的制度、享受相同的服务,比如:一家全球的中资汽车零配件供应商在盖雅工场劳动力管理平台上实现了全球生产一线员工上下班均打卡、外出刷卡等的统一管理,全球员工都可享受子女出生一年内延迟上班一小时或者提前下班一小时不计入迟到早退,员工按照各国工作日历的自助请假销假流程和假勤数据等等。
只有清晰看到海外的劳动力数据,才能更好地开展管理。建立全球规范统一的薪酬体系和系统方面,跨国公司普遍做得比中国公司更,目前,大部分走出去的中国公司,还没有建立起规范统一的薪酬体系,海外部分的薪酬体系还是独立于总部,这样的操作虽然考虑到了地区差异化,但是在成本和合规上都存在风险。
其次,在统一标准和规范的基础上,差异化和精细化管理。各国的制度差异很大,即使在假期和加班这种基础的员工时间管理上,每个国家乃至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性,因此在员工的时间管理上,要充分考虑到差异性。在薪酬体系方面,充分考虑到地区差异、对标当地市场、在全球统一标准的基础上提供地区弹性。比如:不同国家对于加班工资和调休的规定不同,精确的假勤数据,结合针对不同国家的假勤规则,也能自动计算出正确的薪资和休假安排,让管理更加规范。
后,智能化和效率化。从提升劳动效率的角度,企业需要结合当地法律法规、工厂产能或者店面营业额、员工技能,智能安排生产和零售班次。比如,某全球的法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泰国的工厂,精确统计员工工时,智能安排包括四班三运转在内的复杂排班、实时追踪生产过程中的人员活动、在制品状态和加工中心利用率等信息,分析劳动力生产效能、提高劳动力利用率,同时降低加班费用,也实现合规运营。让该企业在泰国成为当地受欢迎的雇主品牌。
近,一家大型汽车零配件制造商在越南的工厂,和一家跨国高科技电子制造商在泰国的工厂,都实施了盖雅工场基于云端的劳动力管理解决方案,正是通过信息系统在东南亚迎接劳动力管理挑战的实例。
总的来说,企业将产能从中国转移到东南亚,是制造业全球转移的大势所趋。但是,千万不要认为工人工资降低了就万事大吉,却忽视了提升管理的重要性。实际上,劳动力管理对于企业的海外运营,更加重要。清晰可视的劳动力数据、智能高效的劳动力效率分析,才能够让企业降低更多成本,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否则,现在从中国转移到了东南亚,五年后十年后,再从东南亚转移去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