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企业集团主要在中国从事生产和销售方便面、饮品及方便食品,其总部设于上海。
自1992年研发生产出第一包方便面后,该集团迅速成长为国内乃至全球方便面生产销售企业,自1996年起扩大业务至方便食品及饮品,并完成了与PepsiCo中国饮料业务之战略联盟,开始独家负责制造、灌装、包装、销售及分销PepsiCo 于中国的非酒精饮料。
业务规模逐渐扩大
工时成为人效提升的瓶颈
业务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该企业在工厂运营管理和工时成本管控方面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因为随着产品品类越来越多,复杂的品项无法落地工时标准。
而且,员工直接工时和间接工时数据量非常大,员工填报的准确性颗粒度等问题,使工时校验也相对滞后,无法现场追踪问题点,优化工时标准优。
这些问题逐渐成为企业人效提升的瓶颈。
随着人力成本逐渐攀升,企业意识到工时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也希望借助数字化实现工时精益化管理,提高工时利用率和劳动力生产效能。
通过数字化
推动生产工时精细化管理
在向精益化管理迈进的路上,该企业选择携手盖雅,推动企业工时管理变革。自2018年,该企业以方便面事业部为试点,发起精益工时数字化管理项目,共覆盖15,000 员工。
通过精益工时项目,企业希望改变工时管理现状,主要包括工时统计分析、集中化管理、流程标准化和提高管理效率几方面:
- 改变过往人工统计效率低下、统计复杂程度高、数据输出需求多的状况,建立一套功能完善、性能稳定的统一工时管理平台。
- 集中化管理企业生产工时,保持业务个性化的前提下实现数据透明化。
- 与集团整体系统集成,自动进行数据交互,提升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 改变凭经验制定人力标准的状态,通过系统将整体工艺流程标准化,与考勤系统联动,反馈“人是否真的来了,人力安排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浪费”等系列问题,进而通过实时可视的劳动力生产效能分析,提高人效。
基于该企业上述需求,经过双方项目组共同交流商讨,盖雅为该企业制定了精益工时数字化解决方案。
首先实现盖雅精益工时系统与企业原有系统对接,打通数据,形成体系化的劳动力生产效能数据仪表盘;其次,通过系统企业也重新梳理了人员编制和审批申报的流程,规范员工工时管理;再次,通过系统直接管控加班工时,降低加班成本。最重要的是,对运营管理者而言,盖雅提供了不同维度的生产工时报表,帮助他们直接定位问题和工艺改善点,持续推进工时效率和生产效能的提升。
内部现有系统对接同步
让工时数据与考勤数据与组织人事数据、生产管理数据(工单号/品项/工作中心/产量等信息)完成对接,打通数据链,形成可视化的劳动力生产效能数据仪表盘。
人员编制管理信息化、智能、精细化
员工使用系统报工,按权限自动流转审批,提高工时审批效率;员工报工时,自动判别工单产量、工单、岗位,工时管理做到事前控制。而且,员工报工申请与打卡时间比对,自动记录实际小时数,规范员工管理。
加班报工预算层层控制,自动计算与提醒
系统嵌入加班工时管理规则,设置月薪员工加班工时上限,报工不允许超过36小时,如本月未超限额,由直属经理和HR审批;如超过限额则需要部门经理、HR经理及厂长层层审批。
运营管理数据实时可视
系统可按成本中心、按员工、按任务等不同维度生成工时报表,帮助管理者打破一线运营黑匣子。通过独特的制造千包工时日报,运营管理者可将每日发生的每个工单的各项工艺数据与标准值作对比,直接定位工艺改善点。
14家工厂,15000 员工
工时优化累计效益达数千万
在双方共同努力和推动下,该企业实现了全国14家工厂、15,000 员工的工时管理数字化,并基于大数据的分析,形成动态的工时标准管理,为持续优化人效和绩效管理提供数据依据。
系统上线后,企业工时数据的反馈时效性从每月缩短到了每天,帮助IE部门实现每日工时检核,也保证了现场状况回溯的准确性,提升了改善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系统上线2年后,在日常的每日工时检核过程中,企业通过精益管理持续发现工时的可优化空间,这些工时优化改善项累计效益达数千万元,单月发现工时改善项年化效益最高达558万。
不过,在该企业看来,精益工时数字化管理对企业的价值远不止于这些。工时管理实现线上化、可视化和实时化不仅为人力标准的优化提供了数据支撑,也将持续推动运营管理者对劳动力效能和生产效能的关注和改善行动。
猜你喜欢